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 > 恩平市旅游

恩平市文物古迹介绍

仕安岑公纪念堂
  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八年(1949年)地址:恩平市君堂镇江洲圩居委会江洲中学内。仕安岑公纪念堂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八年(1949年)建,纪念堂曾为县华侨中学校舍,后为县师范学校校舍,现为江洲中学保管学生自行车库之用。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中西合壁建筑风格。总宽14.29米,总长24.65米,占地总面积352.25平方米,高14米,共3层。正面两侧建筑物向外凸出,中间向内凹入,竖四条水泥圆柱。第1层平面分5卡,头卡分正座,及东西厢房,厅中竖6条方柱承托,厢房侧面设水泥楼梯登上2楼;第2层对竖8条方柱,头卡有东西厢房,中间设有阳台;第3层的南面东西两端建有六角攒尖顶的小房,正面大书“仕安岑公纪念堂”字,背面由岑宇桂书写岑君岳华撰文“仕安岑公纪念堂”落成记。对研究当时当地建筑艺术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朗底革命烈士纪念碑
  时代:1978年地址:恩平市大田镇朗底圩侧从抗日战争开始,凡数十年,我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等部转战于斯。-统治者屡屡发兵『进剿』,战争频繁,在通天垅、观音尖、镬蓋山等发生大小战斗十余次。人民军队为保护革命根据地,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先后有近百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内有朗底英烈二十余名。为慰忠魂,激励后人,朗底公社党委会于1959年2月,立碑于朗底圩侧。1977年迁碑于脊朗边。1987年再迁今址。此碑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由碑坛、碑座、碑阳三部份组成,碑坛四周有栏墙,碑座高3.5米,分两层,碑阳高7米,略呈梯形,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隶书大字,碑前有碑阶七级,整座建筑物由红砖砌成,外表用水泥石米批荡。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亭书室
  时代:清咸丰元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镇区村村委会西头村云亭书室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何姓先辈勤佐、勤杰兄弟在国外谋生发迹后,为勉励子孙勤奋读书,出资兴建,民国十八年(1929)重修,1987年再度重修。曾作乡政府办公室,信用社,民兵营,文化室,现为西头村文化娱乐场所。坐北向南,砖木结构。总宽26.46米,总长16.27米,占地总面积430.5平方米。云亭阁以中厅为中轴线,中厅为枱梁式与穿斗式梁架混合结构,檐廊外置有一半月形金鱼池,左右两侧均开巷道。中厅前为院子,院子前东角一通道达院门。在巷道东边又是一小院子,小院子东侧是云亭书室,现已经改为砖混结构的两层小阁,第2层由室外北角登楼。在巷道西边是庭院式建筑群。对研究当地教育史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光集墓
  时代:宋代地址:恩平市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恩平吴姓(渤海郡)的始祖吴光集,原籍福建莆田县人氏,是宋朝进士,南宋乾道元年(1165)被委派到恩平,任南恩州知军州事(辖今恩平、阳江市)。随着历史发展,吴氏开枝散叶,繁衍壮大,成为恩平最大姓之一,吴光集因此成为恩平地区吴姓(渤海郡)居民的始祖。吴光集去世后,其墓始葬于牛江镇的云岫山,后迁葬于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墓坐西向东,深圆形,墓手左右两边前伸相环拥抱,整体用石块、石灰、泥沙砌成鱼鳞状,墓地面积14.16平方米,后壁最高处为2.1米,前壁为0.36米,墓前拜坛长4.75米,宽3.1米,封土堆也用三合土夯筑。坚实简朴庄重,结构坚固。这是一座历史最长、保存最好的古墓葬。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恩平县委旧址
  时代:1938年地址:恩平市牛江镇东边朗村1938年11月,中共西南特委冯燊在这里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广东省委中共西南特委的指示,并宣布成立恩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由冯燊兼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由郑锦波兼任。1939年3月改为中共恩平县委员会,书记郑锦波。1945年2月26日,原中共广东省临委委员连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委罗范群、政治部主任刘田夫率部队100余人在旧址所在的东边朗村驻扎,补充给养,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情接待。部队转移后,留下10多名伤病员隐蔽治疗。受到村民无微不至的照料和保护,直至伤愈归队。旧地为郑锦波故居,建于民国初年,二进深布局,前为二层楼房,后为平房,建筑面积130平方米,1982年维修。1984年7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郑念二墓
  时代:宋代地址:恩平市大田镇坳田村后背君子山前(又名“珍珠吊帘”)。郑念二墓葬于(1310年—1320年)间,是宋朝刺史,该墓位于大田镇坳田村后背君子山前,海拔约700米,该墓坐东向西,深圆形,墓穴两边双弧群结构,坟墓内围用沙灰青砖人字花装饰砌成,墓地面积48平方米,墓首两边向前伸拱抱,拜坛长6.9米,宽4.2米,墓地面用沙灰平铺,后壁高1.1米,左右弧群(又称山手)最低处0.4米,墓碑文用花岗岩块制成,墓碑刻有“宋诰赠刺史,恭人四世祖翁念二郑公,妣宋氏恭人墓”,该墓于光绪三十年重修,墓建筑坚实简朴保存完好。郑念二墓葬于“珍珠吊帘”至今约680年,其后裔已蕃衍30多代占恩平郑氏人口80%,分布恩平150多条村,其后裔约8万人,有省军级干部郑锦波,郑玛等,后人远居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9万多人,有加拿大国会议员郑天华“万年日历”发明人,原加拿大致公党主席,温哥华中华会馆主席郑振秀等,古墓……[详细]
石山摩崖石刻
  石山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大田镇石山村委会石山东北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刻,坐西南向东,呈正方形,石刻周边刻有云纹,高1.65米,宽1.55米,总面积2.56平方米。全文共762字,竖刻48行,每行16个字,楷书。内容主要记述通判吴元良(今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人)“平定瑶乱”的情况。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由广东省文化厅拨款在磨崖石刻上建造占地总面积58平方米保护亭,摩崖石刻对研究恩平少数民族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注:1983年6月15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17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平塘村三驳桥
  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址: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平塘村委会平塘村。平塘村三驳桥兴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东北至西南走向,桥全长12.79米,每驳长4.26米,桥面宽1.1米,高3米,共三驳,三驳桥跨越阳桥水,由花岗岩组成,每驳有三条花岗岩并排构成,石板长4.26米,宽0.35米,厚0.32米。桥架共4个,基本呈等距离分布,中间两个,两端各一个。桥架以两根石柱略呈八字形支撑上部石横梁承托桥面石条。石柱与石横梁之间以榫卯结构套合。三驳桥是平塘村和平三村的连接之地,方便了村民彼此间的往来。此桥是恩平目前保存尚好,为数极少的石桥之一。对研究恩平石桥建造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和平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
  时代:1965年地址:恩平市沙湖镇和平村委会恩沙公路和平路段旁边。和平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65年由和平村委会集资兴建,纪念一九四九年在解放蕉园战争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坐西向东,长1.81米,总宽1.81米,占地面积3.28平方米。纪念碑由碑身、碑座、碑台组成。碑台略呈正方形,四周有围栏,混凝土结构,外批荡石米,有瓷片装饰。碑身中间竖刻“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字;碑座正面刻着“一九四九年在解放蕉园战争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单:张锡广、张进华、张荀明、梁介兴、梁维雄、祝清胡”。对研究恩平革命史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唐明照故居
  文物建设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年(1918年)文物所处位置:恩平市圣堂镇塘龙村委会塘龙村唐明照(1910-1998年)故居兴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年(1918年),由唐明照父亲唐亦朴当年在美国谋生时出资兴建。唐明照是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该故居是唐明照出生和童年成长的地方。唐明照故居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总长9.91米,总宽13.24米,占地总面积131.21平方米,高15米,共5层。第5层四个角有燕子窝,设有-眼。室内为单间布局,木楼面、楼梯。主楼后面有附楼作厨房之用。2007年1月被恩平市人民政府核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村党支部旧址
  时代:1928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水塘天村东闸(0-)天村党支部,始建于1928年1月间,重建于1938年11月间。支部是革命前辈冯燊同志亲自建立的我县第一个党基层组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极领导天村地区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旧址位于圣堂镇水塘天村东闸(0-),该楼建于清末,青砖结构,杉瓦盖顶,闸楼门额的石匾刻着“天村里”三个大字,楼高8.5米,共三层,宽4.3米,进深5.2米,占地面积22.36平方。建国后的1958年拆掉一部份,1981年再次重建。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田洞摩崖石刻平瑶记》石刻
  恩平大田峒摩崖平瑶记位于恩平市大田镇石山。石刻刻面呈正方形,高1.6米、宽1.55米,总面积为2.56平方米。周界刻有云纹。刻文记载元代大田峒峒民与瑶民“相聚为盗”,官兵不能平。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通判吴元良率壮士数千人直入大田峒,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平定“乱民”。该石刻刻于元至正十三年,恩平儒学学正郑文遑撰文,大田峒耆老冯德□立石。全文刻字共48行,每行16字,总字数为762个。字体正楷,阴刻,苍劲有力。经历了630多年的风雨侵蚀,虽然缺223字,但整体仍然完好。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牛皮塘农会旧址
  时代:1926年地址:恩平市东成镇回龙里村牛皮塘农会,1926年7月间成立,会址设在原五区均和乡(今东成镇)牛皮塘村的迥龙里“灯寮”。旧址建于民国六年(1917),青砖灰沙杉木结构。厅宽4.2米,右耳室宽3.6米,进深8.4米,占地面积65.52平方米。正门门额上写有“迥龙里”三个仿宋大字,字体端正工整,笔锋刚劲雄浑。八十年代将旧址拆毁重建。牛皮塘农会,是继恩平第一个农会——长安农会成立以后而成立的第二批农会之一。当时农会负责人是郑贵彩、郑超凡。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恩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时代:1985年地址:恩平市恩城镇鳌峰山为纪念在1927年恩平农民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碑于1957年始建于恩城中山公园,有古大存题字。1980年迁建于恩城体育场南侧,1984年再迁今址。此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由碑坛、碑座、碑阳三部份组成。通高约15米,碑坛四周有栏杆,碑阳略呈梯形,有刘田夫题写“恩平革命烈土纪念碑”九个隶书大字。整座建筑由花岗岩石块砌成,庄严肃穆,雄伟壮观。1984年7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5、官路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路桥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三山村委会此桥坐落在恩平县通往肇庆府的要道上,故称官路桥。根据《恩平县志》记载,官路桥原名广济桥,清嘉庆十六年(1811)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后被洪水冲塌,其后修复无记。该桥为单拱石筑平桥,桥长24米,面宽2.8米,高9.8米。水面至桥底为7.8米。桥栏跨度12米,整座桥由180多块打制精致的巨型花岗岩石块砌迭而成。两边桥头分别砌三级台阶,桥面设石砌栏板望柱。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