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伴岭(今桔林乡伴岭村)位于闽清古田交界,左滨闽江、右临古田溪,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建立地下革命据点的好地方。1944年1月下旬,受中共福建省委之命,省委特派员黄扆禹及刘捷生、陈鼎坤、吴盛端等4人秘密来到古田。是月30日,黄扆禹召集江作宇、周道纯等10多人在平湖尾周道纯旧厝内开会。会议传达了省委的指示,研究并确定三项任务:①建立武装队伍,开辟革命据点,开展武装反顽自卫斗争;②打……[详细] |
![]() | 中共连江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遗址关公亭位于连江县城西郊玉泉山。1929年5月14日,中共福建省委全委会议作出关于《福建政治现状与党的工作总方针》的决议。决议分析了福建政治现状,对全省各县工作予以布置,同时决定:全省分为六个区,福州区以福州为中心,福州附近连江、长乐、福清……等县属之。此区工作目前先要注意植立福州工人运动基础,发展连江等县党的组织,注意这数县及福州四邻农-动,造成包围福州的形势。杨而……[详细] |
![]() | 透堡农民暴-动-旧址林氏宗祠位于连江县透堡镇北街埕里。1931年7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组建后,工作的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10月9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领导(市委农村工作巡视员)邓子恢(化名林祖清)到达连江镜路,随即召集特支扩大会议,传达部署减租抗债斗争,并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共连江特支为了引导农民同-势力作持久的斗争,保卫胜利果实,逐步成立了农民自卫队,领导群众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邓子恢返回福州后……[详细] |
![]() | 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成立地旧址护国观音寺位于连江-县官坂镇合山村。1932年6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把开展连江、福安为中心的闽东北地区工农游击武装斗争作为市委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市委进行了周密与细致的准备。6月中旬,深谙军事斗争艺术的中共福建省委军事部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到连江对官坂合山村的地形社情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到,合山村山高水冷,土地贫瘠,全村30多户人家全为赤贫户,靠打柴和租种地主……[详细] |
![]() | 连江县抗日骨干训练班旧址郑氏宗祠位于连江县蓼沿乡溪东村。1938年秋,日寇铁蹄踏遍大半个中国,神州陆沉,江河呜咽,地濒东南沿海的连江县受到战火的威胁,沿海岛屿川石岛与马祖的南北竿塘被日军侵占。在这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救亡图存的重任。9月初,中共福建省委宣传兼--部部长、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在福州南街安民巷秘密发展连--年吴大麟入党,与已抵连江的中-员林涧青、梁真(……[详细] |
![]() | 闽东红军第13独立团成立地旧址瑞丰寺位于连江县透堡镇大街。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0万兵力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其中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根据地。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然而,闽东地区的党组织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巧妙地利用“闽变”形成的有利形势,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在闽东之南创建了连(江-)罗(源)苏区。使得193……[详细] |
![]() | 连江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地旧址大王宫位于连江县长龙镇洪峰村义澳自然村。1933年春季,连江地区开展的春荒分粮废债抗捐斗争,有力地震慑和摇撼了地主阶级在乡间的统治地位,昔日穿长袍马褂威风凛凛的“老爷”在农会面前成了可怜虫和“稻草人”,使得农民看到了共产党和游击队是真心为穷人谋利益的,也深切地体会到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斗争的力量,这为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创建红色政权奠定了基础。1933年3月,连江-县各区、乡……[详细] |
![]() | 抗日游击队成立地旧址九使府位于连江县长龙镇下洋村。1941年4月19日,连江首次沦陷后,中共连江(临时)县委遵照省委的指示组建地抗日游击队。中共下洋支部书记梁仁钦向党员和抗日骨干下达的暗号为“把‘碗’和‘筷子’随身带着”。所谓“碗”即土制的-、手-,“筷子”即-支。4月20日清晨,120多名游击健儿手持大刀、梭标(只有少数队员有-支),列队下洋村下宫里“九使府”前,正式宣告成立“下洋抗日游击队”,……[详细] |
![]() | 共青团连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元帅府位于连江县凤城镇东门兜(连江一中大门西向)。1930年12月,连江党群组织恢复活动后,共青团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城关、东湖、透堡、镜路成立了团支部,丹阳、马鼻成立了团小组。1931年3月23日,担任过中共闽西特委书记的郭滴人主持连江县第一次共青团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在连江县城东岳庙田都元帅府(今连江第一中学隔壁)厢房内秘密召开,到会代表有梁仁钦、吴依俤、薛光寿、郑……[详细] |
![]() | 林森藏骨塔位于连江县琯头镇青芝山风景区内敖湖侧畔,民国15年(1926年)林森亲自督造。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四周石砌葫芦状围墙,铁制花饰大门。塔用青石雕砌,方形,由台基、塔座、塔身、塔顶3部分组成,总高7.43米,塔基四级石阶,宽5.7米见方,面积34.8平方米,塔座4角雕有豹头座脚。塔身4角,4尊合掌僧人拱护。塔主体四周磨光圆柱,夹竖四块长方形磨光青石板,组成塔身主体结构,正面镶有“参议院议……[详细] |
![]() | 连江普光塔位于连江县东岱镇云居山颠,俗称云居塔、望夫塔,亦称无尾塔。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塔高9.5米,花岗石砌造,二层八角,空心四门。第一层八面,正方位四面开门,侧四面各嵌刻一尊元代武士浮雕。四面门额上分别刻有寂照、光明、无碍、融圆阴字横匾。第二层与一层同向,正面开四门,侧面四向各设一凹字形佛龛,内嵌石佛。正门上方有一块竖碑,碑首有双龙抢珠图案,两边夹有波浪纹,正中阳刻普光塔。传说过去云……[详细] |
![]() | 啸余庐位于青芝山虎洞岩窝中,两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正座三间,呈“一明两暗”格局,中央凹入为堂屋,二楼带廊。后方利用庐后天然岩洞作厨房。右侧延伸出一开间,底层架空,跨于巨石上,下有石台阶。外有围墙,大门上方刻着林森亲手书写的“常关”二字,寓意“门虽设而常关”。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林森被迫辞福建省长职,避往青芝山,将虎洞梅花别墅改建,取叶向高游青芝山诗“山馆夜深闻虎啸”及左宗棠万松岭词“半岭……[详细] |
![]() | 连江光复会旧址即吴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东湖镇东塘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面积808平方米,坐南朝北,由门厅、天井、主厅、后天井、神殿组成。主厅硬山顶,穿斗式构架,面阔3间,进深5柱。现宗祠也辟作吴适纪念馆(黄花岗生还义士)。清末,连江县透堡、朱山、岗下等地秘密组织反清王朝的“广福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透堡棋盘堂成立连江广福会。在此基础上,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组织“连江光……[详细] |
![]() | 定海白礁水下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定海村附近村民在尾仔屿、大埕渣、青屿、白礁等岛屿附近海域,曾不断打捞出大批文物。1990年中国水下考古与澳大利亚首次合作在连江定海进行。澳方参加人员先后有保罗·克拉克、吉米·格林、塞丽;中方参加人员有水下考古学习班栗建安、吴春明、林果等人。出土器物40多件。1995年4至6月,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和西澳大利亚海洋……[详细] |
![]() | 陈第墓在连江县浦口镇官岭村戈沃山中,墓前方约六华里处,有神道碑、碑额刻双龙戏珠图案,碑座正面是一只鹿的浮雕。碑正中阴刻楷书:“明一斋陈先生墓道”,下款是:“岭东友人黄琮题、浙东门人徐亮立。”墓纯三合土筑,如意形,墓位正中镌刻“明一斋陈先生墓”,上款:“向丁坐癸天启癸亥”,下款:“友人黄琮,门人徐亮造。”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