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陵篇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修筑于原“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地处重庆市西北郊的歌乐山下。重庆解放前夕的1949年11月27日,-军统局在这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300多名革命者恨饮枪弹,壮烈捐躯。进入陵园的大营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昔日的阅兵场,现为一征美丽的绿化带,大型浮雕《不朽》坐落在阅兵场的东部。革命烈士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的精神,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佩:“红岩伟业垂青史,英烈精神励后人。万众同心建四化,振兴华丰夏慰魂!”每一个到此参观的人,都会流露出这种心声.浮雕北面是陈列总馆,占地面积1159平方米。基本陈列为“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史实展,以490张图片、108件实物和“一…[详细]
肥城烈士陵园
  抗战时期,著名的陆房突围战曾发生在这里。为纪念陆房突围胜利,肥城县于1972年在安临站镇东陆房村凤凰山南麓的陆房战斗遗址上建立了肥城烈士陵园。肥城烈士陵园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烈士纪念设施,2015年8月份被命名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肥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挥烈士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1990年设立了肥城县烈士陵园管理所(1992年肥城撤县建市后称肥城市烈士陵园管理所),为股级事业单位,由财政列支专项工作经费。肥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挥烈士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在每年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节日和重要纪念日期间,我市大班子领导都要…[详细]
自贡市烈士陵园
  自贡市烈士陵园位于自贡市大安区,地处四周松柏环抱、环境优美的渣口山;1984年11月经自贡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始修建;从1985年陆续开始接待谒陵群众;每年接待来园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十几万人次。自贡市烈士陵园于1986年10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于1995年1月和12月分别被国家民政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11月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自贡市烈士陵园是市财政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陵园占地面积43.02亩,建筑面积2140平方米(其中:陈列馆面积1560平方米,展板面积为…[详细]
玉皇顶烈士陵园
  玉皇顶烈士陵园位于莱州市城北的玉皇顶,是当年掖县革命先辈郑耀南等同志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三支队”的革命圣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春,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墓区和纪念广场组成。莱州市革命烈士纪念堂建于1977年,厅内迎面壁上装有毛泽东主席手迹“死难烈士万岁”,两侧是周总理、朱德同志题词“永垂不朽”、“浩气长存”。北面陈列着18位著名烈士的生平事迹。讴歌了先烈们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南面陈列着55名烈士英名录;其中著名烈士93名。编入《中华英名烈士》的有6名。纪念堂附楼设有烈士骨灰室,存放着120位烈士…[详细]
金佛庄烈士陵园
  一、陵园概况:地址:横店镇万盛街南端“水碓山”。建设时间:金佛庄烈士陵园:建于1995年3月-1995年9月;金佛庄故居:原建于1928年前后,2000年11月从良渡村拆迁到陵园内修复重。2004年10月21日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金佛庄烈士简介:金佛庄(1887~1926)横店良渡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浙江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的三名成员之一。1923年作为浙江省党组织代表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中共三大。1924年参加筹建黄埔军校,先后任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教导二团三营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党代表、团长等职,18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详细]
柳关烈士陵园
  福田寺镇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碑旧址位于原柳关管理区机关所在地(原双红村)。无名烈士墓碑是1930年后逐渐形成的,这里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苏区洪湖根据地腹心地带,红军第一、二、三医院曾设于此。1931年3月,中央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夏曦来到洪湖根据地,推行左倾错误路线。5月又发起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即抓“改组派”,苏区有75人被诬蔑为“改组派”而遇害。共产党员张永忠(监利县委组织部长)、柳杨景(荆门游击大队长)、刘革非(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任)等也在此遇难。1932年春,红三军团以贺龙为总司令、邓中夏任政委率领的红军精锐在襄河(含汉水)北岸瓦庙集,长时期与敌军英勇作战,重创国民党…[详细]
明裕陵
  明裕陵,位于明十三陵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长子。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三年(1428年)二月六日立为皇太子,十年(1435年)正月十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正统。英宗登极,年方9岁。由于太皇太后贤明,注意约束内官,委政三杨老臣,开始几年还能一遵仁、宣旧制,政事犹蔚然可观。后来,太皇太后因年老多病,对朝廷内外的事过问渐少;三杨中,杨荣于正统五年(1440年)病故,杨士奇因儿子杨稷被言官所纠,坚卧不出,只有杨溥一人在阁,年老势孤,其余内阁大臣均资历较浅。于是,司礼监太监王振倚恃英宗的宠信,渐渐地控制了朝政。正统…[详细]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前身为烈士纪念碑。1957年,广东省政府在周文雍故乡---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委会扬桃山兴建“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以敬仰先烈,教育后人。于1983年重修,1999年改扩建为烈士陵园,2012年起投资2800万元逐步完善了各项配套设施。陵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49平方米,悼念广场3708平方米,绿化面积7828平方米。陵园坐南向北,北靠325国道,建有牌坊、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塑像、悼念广场以及零散烈士墓集中保护区等纪念设施。陵园内,在20多米高的平台上建有高31.6米的纪念碑,碑上镌刻叶选平的题词“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碑座正面镌刻的碑文上记录着两…[详细]
清昌陵(嘉庆陵)
  昌陵为清仁宗嘉庆帝的陵墓,位于泰陵以西2里。地宫中还葬有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嘉庆2年去世)。昌陵陵址名为太平峪,原是乾隆为自己选定的万年吉地。后乾隆有旨渝:“嗣后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意思是父子两代皇帝不可在同一陵区建陵。所以乾隆又在东陵另选了陵址,与祖父康熙相守,把西陵太平峪赐给了儿子嘉庆,让其与祖父雍正为伴。嘉庆于嘉庆25年7月18日,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逝世,享年61岁。嘉庆皇帝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在位25年(1796-1820年)。嘉庆即位后不久,惩办了乾隆皇帝的宠臣——大-和珅,对当时朝中大大小小的-污吏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昌陵是唯一与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详细]
醴陵烈士陵园
  醴陵乃湘东老区,红色根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记载有近4000名烈士。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醴陵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战,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醴陵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原址在城郊狮子坡黄牛不出栏,占地20亩。1985年撤县立市后,城市需要扩容,1986年烈士陵园搬迁至西山公园北麓,1997年被列入湖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入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是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学习瞻仰,凭吊纪念烈士的场所,是对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殿堂。2005年重塑了左权将军石像,2009年至2010年,我市组织对烈士陵园的全面改建,拆除围墙…[详细]
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
  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位于一六一团11连(塔斯特村)南侧,距“小白杨”哨所东北方向500米,由于之前建设面积小,面貌陈旧,布局结构不合理,绿化面积少,建筑设计缺乏灵气,墓碑艺术比较差,不能很好的衬托烈士和兵团军垦人屯垦戍边、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了加强屯垦戍边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经兵团民政局、发改委批准,对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进行全面改扩建,把军垦烈士陵园建设成集纪念、教育、宣传、游览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主义军垦文化精品,使其成为一座有军垦文化积淀,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绿色、生态、安详、和谐的军垦烈士陵园。一、孙龙珍烈士简介1962年5月,奉党中央、中央军委…[详细]
琉璃寺烈士陵园
  琉璃寺烈士陵园位于高唐县琉璃寺镇徐庙村东部。因建在徐庙村,也称徐庙烈士陵园。1939年3月初,中共鲁西区党委和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129师关于开辟泰西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决定以黄河南岸的大峰山为依托,南向平原,开辟运河以东平原抗日根据地。1939年3月4日,先遣纵队司令部机关和中共鲁西区党委机关,由冠县东南庄出发,经堂邑北部,到高唐县琉璃寺、许楼(时均属茌平县)等地与津浦支队、青年纵队第3团会合。5日黎明,先遣纵队和鲁西区党委机关准时到达指定地点。鲁西区党委、先纵机关、先纵第2团一部及青纵3团第1营驻琉璃寺村,津浦支队驻距琉璃寺东北5公里的陈营和吴营,先纵2团一部驻琉璃…[详细]
永泰县革命烈士陵园
  永泰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永泰县城东南面塔山上,右边是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碑,与联奎塔隔山相望。永泰县是中国共产党地下游击活动地区之一。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里,永泰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永远纪念先烈的革命精神和丰功伟绩,激励全县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1964年,中共永泰县委、永泰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永泰县革命烈士陵园。1965年2月,永泰县革命烈士墓竣工。烈士墓阔5.39米,深3.03米,高3.15米,系大青石与花岗石砌成的圆顶方形陵墓,陵墓背面为半圆形。墓前有墓台,墓台上有精磨而成的石案,墓台两边是精磨的青石栏杆围护,栏杆高0.5米,墓台前有三级台阶…[详细]
明庆陵
  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庆陵的地下玄宫自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定穴营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龙门,历时四个月,耗帑银150万两。且工程质量精细,除玄宫全部用石料外,其“后、中、前殿”,有“重门相隔”。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地面建筑完工。其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单空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遗作,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占地约2.76万平方米。前面有两进方院,彼此不相连接,在二进院落之间有神道相连,并于第一进院落后建单空石…[详细]
扶眉战役烈士陵园
  扶眉战役烈士陵园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始建于1953年,有623名为祖国解放事业而英勇捐躯的烈士长眠于此,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扶眉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陵园,占地47亩。扶眉战役烈士陵园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是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的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是中共陕西省委、宝鸡市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是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少工委命名的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AA级旅游景区。同时,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博物馆名录,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具有伟大历史意…[详细]
唐中宗李显定陵
  唐中宗李显定陵定陵位于富平县北十二公里的宫里镇三凤村北的凤凰山,凤凰山是由三个东西排列的石灰岩山峰构成,靠北围绕着一个半圆形的高峻山梁,中峰由山梁正中向南伸出,形似凤头,左右两峰对峙,尤如凤凰展开的双翅。从南远望,仿佛一只美丽的凤凰在浩翰无际的天空翱翔。中宗定陵地宫就在凤凰山下。中宗,高宗第七子,母为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唐代第四位皇帝,显庆元年(656年)刚刚被册封为皇后的武则天为高宗生下第三个儿子,赐名哲,后更名显。永隆元年(680年)8月被立为皇太子,永淳二年(683年),高宗崩,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军国大事听从天后旨意,武则天操纵了唐的朝政,李显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登基不足两月即被废…[详细]
湘潭烈士陵园
  湘潭市烈士陵园位于湘潭市雨湖区陵园路30号。20世纪50年代初,湘潭市在西郊贺家山修建革命烈士墓,安葬一些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并在墓地建有高10米左右的烈士纪念碑。1983年更名为“湘潭陵园”。1984年8月18日,更名为“湘潭市烈士陵园”。陵园坐西朝东,占地2公顷,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园前之陵园路,长224米,宽11米,步33级花岗石台阶登至园门。登上园门内南北两端的34级花岗石台阶,到达吊唁平台。吊唁平台为集体吊唁烈士的场所。正中立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碑高4米多,宽3.6米,碑座高0.73米,宽3.83米。碑西壁中刻有“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2个金色大字。登上南…[详细]
泗阳县烈士陵园
  泗阳县烈士陵园——爱园始建于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彭雪峰、邓子恢、黄克诚、张爱萍、刘震、金明、李一氓、梁兴初、罗华生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苏北淮海区领导敌后军民浴血抗战,许多英雄儿女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壮烈牺牲,遗骨散葬各地。当时,淮海区和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党政军机关常驻北裴圩街西葛道口一带。1944年9月,淮海区党委、行政公署、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共同倡议为革命烈士建一个“家”,褒扬烈士爱国主义精神,激励淮海区人民保家卫国、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决定在北裴圩街东(今爱园镇果园)建立烈士公墓地。该墓地原是泗沭县北裴圩松张口唐楼底园地主唐广达的园林,占地64亩,园内有大片松林,并有多种树木花…[详细]
荣成革命烈士陵园
  荣成烈士陵园,座落在荣成市区北部海拔120米的青山上,毗邻青山公园,占地面积300余亩。主要建筑于1968年动工,1970年落成。1979年整平广场,1983年造起围墙,1984年筑成花岗岩石甬路,1990年在原址重建革命烈士纪念堂。1990年,荣成革命烈士陵园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2007年,荣成市委、市政府针对革命烈士陵园经历年代久、规模较小、档次较低的实际情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计划投资1100万元,对荣成烈士陵园进行大规模扩建改造。整个改造扩建工程分两期。一期扩建改造工程已投资800万元,于2008年清明节前完工,主要包括:新建陵园牌坊一座;烈士陈列馆4座,…[详细]
寻乌革命烈士陵园
  寻乌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城西镇山路17号,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赣州市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内有著名古柏烈士纪念碑和“三.二五”暴-动浮雕,烈士纪念馆陈列3256名烈士事迹,形成馆、碑、园、林连成一体的瞻仰圣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每年接待县内和外地前来瞻仰人数3.5万人次。寻乌县革命烈士陵园大门坐北朝南由原省委书记白栋材同志题词,园内有古柏烈士纪念碑、古柏烈士铜像、古柏烈士生平、“三.二五”暴-动浮雕等。1953年经省民政厅批准,县人民政府于1954年新建成立寻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年新建一厅四室陈列室,建筑面积180平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