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落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落篇

塔头底古村落
  塔头底古村落为季姓家族聚居村落,始祖季茂龄祖居青田梅岐,明成化四年(1468)进士,曾任高邮州尹,后入翰林,但不久后即辞官返乡。明正德戊寅年(1518),季茂龄迁至泰邑牙洋八都大坪后湾居住,到清康熙己未年(1679)时,其后裔德重、德立二人游经塔头底,“观其山川秀丽,竹苞松茂”,是居住的佳地,遂决定移居此地。塔头底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至今仍保存着7座清朝时期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包括下厝、中央厝、尾厝等传统民居,宅院之间特意建成互通的“百米长廊”,串起整个家族的脉络。这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都是非常难得的古村落资源。下厝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季氏在塔头底建造的第一座住宅,为合院式建筑,…[详细]
茶山古村落旅游区
  被誉为“客家民居第一村”的茶山村位于梅县区水车镇西面,距梅州城区30公里。村内原有一棵古油茶树,故而得名“茶山村”。村落肇始于明代初期,逐渐兴盛,清末达到鼎盛。村中现存34座传统民居,其中绍德堂为明代建筑,有500多年历史;三百多年历史建筑三座——萼辉楼、创毅公祠、伯荣楼。据记载,至废除科举制度期间茶山村共有进士、贡生、监生以上称谓者48人,村内仍保存有16根楣杆石。近、现代人物有黄钧选、黄琪翔、黄甘英和新加坡首富黄云辉、印尼富商黄康华(兴建梅江桥发起人之一)等一批军政要人、贾商富豪。厚重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建筑遗存衬托出乡村的质朴和宁静,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客家围屋、客家民俗、人文…[详细]
木棉古村落
  木棉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相传由宋代谢氏建村。村中的五岳殿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据《从化文物志》记载,其建筑为宋朝风格,约一千年历史,其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间等早期建筑构件和风格做法尚存。村中另有宋清时古建筑约六七百间,皆保留原貌,可惜年久失修,多成残垣。村中有古码头一个,为昔日船只经商往来之重地。村中环境清幽,民风淳朴,于流溪河畔自成一隅,怡然自得。木棉村是从化区第一大村。村中传统民居属广府民居,现存约100座,构成木棉古村落。古村落建筑尚存宋朝风格,民居群由东阁、南阁、西阁、北阁4个门楼环绕,中间雄踞着两座4层高的防匪炮楼(一为“德仁公楼”,另一已坍塌,不知名)。村内保存完好的…[详细]
天门布依传统古村落
  “月午篱南道,前村半隐林。田翁独归处,荞麦露花深。”天门布依传统古村落属于北盘江大峡谷上游花戛乡的一个布依族聚居村落,这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植被茂盛,古树成荫,全村共有千年古树38株,百年以上古树上百株。错落有致的传统“吊脚楼”掩映在古榕树、龙竹、枫香树林中,彰显了布依民族特有了文化内涵,寨子傍着寨子周围数百亩连片的梯田,呈五爪型依山就势沿北盘江延伸,上下回旋,阡陌蜿蜒曲折,如墨线在寰宇间浮游;优美的田园风光,是广大摄影爱好者独有的最佳摄影素材。天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始村落和民风民俗,布依山歌、天门唢呐、婚庆嫁娶等原生态布依文化,等待您的参与。2014年11月27日,经…[详细]
南福村古村落
  南福村古村落。南福村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村落整体呈园形,传统特色清代古建民居、民国建筑200余栋,占地建筑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古建筑群集中院落以美善堂、余庆堂、九儒堂三个群体为代表,大多兴建于清中叶时期,其建筑均为湘南一带古建格式的古民居典型代表建筑,细节处各具特色。建筑结构多为青砖木结构、小青瓦,山墙硬山顶或马头墙硬山顶,四墙三间或三墙二间等为主,户户相通均有扎门和门楼,大小巷道全部由青石板铺设路面。内部多为木质结构,窗户、门、横架均为木雕花卉动物图案,部份房屋外表檐下有浮雕、书画各式图案。大部份建筑保存尚好。南福村古村落于2014年开始申报全国第4批全国古村落保护项目,后通…[详细]
增城坑背古村落
  坑背古建筑群位于中新镇坑背村(广汕公路旁),建于明未清初,通面宽152.43米,通深53.96米,面积8225.12米。整体建筑分类10列5排,面向东北方向。房屋为硬山顶,绿灰筒瓦,锅耳封火墙,施彩绘,面阔均三间,排、列之间纵横青云巷,是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增城坑背古村落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古村落,村内的民居均建于明末清初时期,虽历经百年风雨,但古代碉楼、明清古院落风采依然,保存相当完好。村落依山面水而建,清浅的溪流在村前穿过,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岭南风韵的祠堂、书房、村屋、碉楼和树林,依次排列在村里。老屋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深具岭南风味。地址:广东省增城市中新镇坑背村门票:免…[详细]
棋盘村古村落
  丹灶南沙棋盘村:南沙陈氏自南宋迁移至南海开村。明代万历年间始,宗族渐旺。南沙棋盘村古村落始于明末清初,清嘉庆年间因族中有人做生意发达(至今有“扫地北”传说),大兴土木,三十间大屋同时动工,每间大屋规格统一,座东向西。棋艺巷,分三巷,每巷十间,前五间之后留横巷,六至八间再留横巷,最后再建两间,三条巷中可以横直行走,形成棋盘之势,故称棋盘巷。现村中15条棋盘巷和2条棋艺巷分列,布局井然。村中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龙船脊形房顶、三面环绕的高墙、寓意“肥水不流别人田”的天井以及雕刻着花鸟虫鱼的灰雕、瓦雕、砖雕、石雕、木雕等规模宏伟,雕工精美,彰显清代岭南建筑的清幽雅致,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众多的古建…[详细]
蒙古村落
  蒙古村落,位于回龙湾南于东皋台隔湾相望,有五座敖包组成。错落有致地排列于萋萋芳草中。一架勒车闲置在包前,几只散养的牛羊在没膝深的野草丛里悠然吃草,袅袅炊烟从敖包顶端升起。不时有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姑娘手托着香气扑鼻的菜肴出入包中,俨然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活生生的场景。此时那首有名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便会自然涌上脑海。敖包内装饰极具民族风格,是游人就餐之地,熏羊腿、烧牛宝、手把肉、烤全羊等佳肴,其味美纯正,风味十足,定会使你大饱口福。0458-3637510地址:美溪区回龙湾南…[详细]
河姆渡古村落
  仿造再现的河姆渡古村落,位于河姆渡村,距余姚约25公里。展示了现代化表现手段与原始古朴风貌有机协调的独特魅力;逼真重现了古河姆渡人的生活、生产状况,自然生态环境,原始部落局部风貌;直观营造了古农业文明的氛围;形象反映了七千年前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先民们征服自然、繁衍生命的丰富文化内涵。古村落内杂乱茅草覆盖着的幢幢土楼,线条粗犷的原始布置,迷人的古老乐曲,充满神秘气息,令人恍惚中会一扫萎靡颓废,顿悟中会忽而感觉,自己似乎成了七千年前古老质朴的河姆人:剽悍有力,朝气勃勃…[详细]
沙头古村落
  沙头村位于均安镇府南2公里,面积2.38平方公里,本地人口约4500人,沙头村早在宋代由新会杜院的文倚公迁入开村,是沙头黄氏开族始祖。亦有区姓、麦姓、梁姓等姓氏人居住,因村旁有一小溪,水清见底,黄沙晶莹,取名沙溪。后来人口逐渐增多,村落范围扩大,村人觉得“溪”字狭小,遂改名为沙头。沙头黄氏大宗祠:建于三百多年前,立体墙壁的材料是海洋原始贝壳——豪壳,在1986年大工程重修,是沙头最古老的祠堂,现在除祀奉开族祖先外,还作沙头的文化活动中心。沙头冰玉堂:是1950年由沙头村旅居新加坡的自梳女集资建成的养老敬老院,1951年落成启用,取名冰玉堂,寓冰清玉洁之意。由于该建筑是全国及东南亚独有的自梳女历…[详细]
北街古村落
  桑麻北街五巷2号民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桑麻村北街。清代建筑。为三间两廊式布局的岭南民居,正屋后带有后厨。正屋坐西北向东南。总面阔10.1米,总进深13.2米。硬山顶,龙舟脊,镬耳山墙,灰塑瓦当,青砖墙,开猫儿窗,麻石门框,红砂岩石门框,存有趟栊门。民居建筑风格和整体形制较完整,后厨山墙成半只镬耳形状,较独特。2006年10月25日,桑麻北街古村落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长岐古村落
  长岐古村落坐落于佛山市三水区中北部的芦苞镇境内,占地4.5平方公里。长岐古村建于明代,背靠文笔山,傍倚九曲河,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建于清朝初年,是芦苞镇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村落。2008年,长岐村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古村落。现在的长岐村人口约1200人,是传统的农业村,民风淳朴,风光秀丽,亦是是广东省生态示范村。2007年芦苞镇政府大力开展村容整治工作,长岐村进行了文化活动中心扩建、村面绿化等村建项目,体现了岭南水乡新农村风貌。长岐古村落荟萃了岭南的古风水文化和宗族文化。全村分卢、黄、何、钟四大姓,各自建祠堂,其所建年代先后次序为钟、黄、何、卢。大多数为一厅四室、一厕一天井的四合院落格局…[详细]
山前古村落
  山前古村落位于紫峰山脉和南面山脉之间,旅游资源丰富,周边有十多处是揭阳市的著名旅游景点,老揭阳外八景有二处:“紫陌春晴”、“石水缸”,还有华阳道观、龙珠马寺,桂竹园岩景区、大湖岩景区、丁日昌墓园、已三公墓园、花果古寺,平林娘宫、潮阳元帅府等。现存文物众多,有石匾、木匾、石璋、古刻、古墓、古迹、古井、古碑、私塾、祖祠等,对岭南文化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详细]
汤南古村落
  汤南村山清水秀,民风纯朴,历来是鱼米之乡。古时发展比较好的时期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因为当时很多人出外做生意,赚了一些钱,村民热心搞家乡建设,建造了不少房屋、厅堂、庙宇、围墙、炮楼等。这些古建筑以砖雕、灰雕、墙画为主要特点。历经沧桑,到现在仍保存下来的汤南古建筑群,重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46),传统建筑面积达34000平方米。民居、祠堂、家庙、晒坪、广场、池塘兼备,聚族而居,布局协调,风格统一。建筑群均采用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汤村古建筑群密集而整齐,小巷纵横,棋盘式布局,设有防火通道和防盗设施,下水道排水系统采用条石暗渠,结构非常合理。汤村古建筑群坐…[详细]
侨乡村古村落
  侨乡村位于梅县区南口镇,距县城12公里,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著名的华侨之乡。侨乡村生态风景秀丽,民风纯朴,除了那遍地的油菜花,还有31座美轮美奂、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百年客家围屋。其中,有100多年历史的“南华又庐”是目前客家地区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早在2002年便被列入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侨乡村被确定为自驾车旅游专业村。2012年5月3日侨乡村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传统客家民居)”,并享有“中国最典型的客家围屋古村落”的美誉。同时,侨乡村已引起影视界的关注,曾拍过《红色娘子军》、《孝女彩金》等电影。…[详细]
陆家古村落
  陆家古村落位于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照明居委榴村,始建于明代,现存68座,座北向南,均是三间两廊屋,镬耳风火山墙龙船脊。该村落有八个门楼和八条古巷,排式布局,总面宽133.43米,深67.5米,分布面积近1万平方米,一条古石道横卧在古村落前,古石道前有三个古水埠头,西面有两座古祠堂。…[详细]
瓜岭古村落
  瓜岭古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风格。水道、荔枝林、碉楼、祠堂、民居的布局在战乱时代,有战略性意义,水道环绕全村,起到护村的作用,岸边有全村最高的建筑碉楼(相当于现在9层楼高),可以观察远方的敌人;对岸有生长上100年的荔枝林,相当茂密,丰收的季节,场面应该十分热闹;民居在村的最中央,祠堂以及大型的建筑成一字摆开在水道的岸边,能防御外敌入侵,起到保护村民的作用。瓜岭村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广州惟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据说在公元1856年前后,就有当地村民乘坐三支桅船到海外谋生,加入到美洲的淘金热潮,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更有大批村民到新西兰等地谋生。因此,只有700多人的小村,却有2000多…[详细]
贾家古村落
  贾家古村落位于高安市新街镇景贤贾家,年代为元、明清。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贾氏宗祠、赐福堂、怡爱堂、泰盛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庄周边20米为保护范围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障岗古村落
  障岗古村落位于钟落潭镇障岗村。占地近100亩,村落建筑已有620年历史,清代乾隆二十八年扩建的“耀斗胡公祠”是村落的重要建筑之一。后来村民(约400户)迁出后留下这片古屋群。古村坐北朝南,一眼望去全是青砖青瓦的四耳房,四周被一溪河水环绕,进村的是一条宽不过1米的青石小径,环境清幽,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障岗古村落与附近的鸭稻共作基地、灵芝鸡等农牧业生态项目连成一片,组成独具岭南传统的田园生活画卷。让人感受到淳朴的农村民风民俗,让人在大自然的亲近中流连忘返。…[详细]
古村落遗址
  古村落遗址位于西是堤村北100米之小白河西支岸西,面积9000平方米。该地址高于周围地面,砖瓦遍布,有弦纹灰陶器皿,外绳纹加沙红陶,外绳纹、内布纹灰筒瓦,网纹陶片等,皆为汉代遗物。具体地址:肃宁县西是堤村北100米之小白河西支岸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