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城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城篇

集美航天城
  介 绍: 航天城座落在集美龙舟池南岸,面积1500平方米,规模之大仅次于北京航天博物院,为我国第二大航天城,内有序厅、知识模型厅、卫星发射演示厅、卫星测控厅及放像厅等五个厅。 序厅是观测航天的第一厅,厅的中央放置一个地球同步卫星模型,是用不锈钢球、两个圆形轨道、两颗卫星及转动机组成。其中一颗为东方红三号卫星,定点于与赤道平行的地球轨道上,与地球同步旋转,是一颗通信卫星,为我们的电视、广播等通信设施服务的。另一颗为“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一代与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主要用于对地球及大气层进行气象探测。 知识模型厅主要展示古代航天探索图片和中国现代火箭、运载火箭、国外火箭、长征系列火箭和世界…[详细]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是由原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和东城培智中心学校于2002年合并而成。现招生以东城区为主,兼收北京市和外省市学生。在这所特殊的校园里,生活着因智力残障导致各种能力低弱的智障学生,以及因听力残障严重影响语言学习和交往的听障学生。为了满足残障学生及其家庭对教育的高质量要求,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中心,以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为纵向延伸,随班就读、社区康复为横向延伸的“十”字型办学格局,突显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实现全面育人,竭诚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及家庭提供优质的教育支持与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了让残障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学校挖掘、整合教育资源,成立了全体…[详细]
旬阳天然太极城
  旬阳天然太极城旬阳县城是天然太极城。汉江和旬河在旬阳县城交汇。由于亿万年来旬河河床不断下切侵蚀、沉淀堆积,使河床形成“S”型图案绕城而过,依然组成一幅天然太极图案。阴鱼岛和阳鱼岛,首尾相逐,对称互抱,惟妙惟肖,最为奇特的是阴阳鱼眼位置分别生长着一棵千年古柏,历经千年依然枝繁叶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秘、神奇的天然太极城。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诗句这样描述:“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证明太极城的称谓由来已久。而在解放前民国时期,旬阳太极城亦得到-最高阶层的赞叹。民国20年(1931年)旬阳当地大财东张瑞亭之子张飞生,早年追随蒋介石,时任-陕西省第二司令、综合旅长,其父逝世后,-众元老蒋…[详细]
建水古城小火车
  为提升建水古城旅游文化内容,弘扬百年米轨铁路辉煌,由建水县和昆明铁路局共同实施的建水至团山民居米轨旅游观光专列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开通试运营。 1915年5月1日,个碧石铁路开工。个碧石铁路也称个碧临屏铁路,是连接滇越铁路的重要路段,是中国最早的民营铁路之一,原为寸轨铁路,1970年经过改建后从寸轨转变成米轨,个碧石铁路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了。 一百年后,建水至团山的旅游小火车开通,百年梦想圆梦。这不仅将为国内保护、开发“米轨式文化旅游”先行先试,探索积累经验。同时,也是建水在恢复保护千年古城;整合、挖掘建水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化和升级旅游产业、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寻求旅游发展创新的一次…[详细]
泉州府城隍庙
  泉州府城隍庙,祀韩琦为城隍神,座落于泉州市区模范巷与县后街交界处(今新村小学),俗称“大城隍”,以别于晋江县城隍庙(俗称“小城隍”)。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初名明烈王庙,原址在明代泉州卫西侧(今泉州六中附近)。明洪武三年(1370)改称城隍庙,洪武四年(1371)重建。明永乐、正统、正德年间相继修葺。嘉靖二十三年(1544),城隍庙迁建于资寿寺废址(即今所)。清乾隆年间(1736—1795),修建中殿、前殿、东西两庑及六贤祠、山门。道光十年(1830),邑中士绅因庙宇朽蠹,乃募捐重修,使整个城隍庙形成了山门、前殿、中殿及后殿的庞大建筑群,占地十余亩。其规制同府衙,甚为雄伟壮观…[详细]
金城寨
  金城寨景区位于双桂旅游区内,距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双桂堂2公里,景区总面积约360亩,其中果园面积160亩,果树品种繁多,有柚、脐橙、柑橘等多种果树9000余株。该寨由金城寨、生态林场及金城寨东南侧谷地三部分组成。它是明军将领姚玉麟中军大营之地,明、清交替之际,这里是梁山县政治、军事的中心,双桂堂开建之前破山传法的道场。该寨山形奇特,植被茂密,山顶平坦,视野开阔。远远望去,一座状如石鼓的山峰拔地而起,气势巍峨,矗立于群山中间,四周悬崖峭壁,托出一块方圆近20亩的肥沃土地。寨顶只有一条路可上,别无它途,又有寨门城墙等防御工事,是名副其实的金城汤池和世外桃源。现在的金城寨是一个拥有数十个果树品种的…[详细]
峡口古城
  古硖口历代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从汉代开始,在此屯兵设防,明清两代扩大防守,属山丹卫管辖范围,军事地位相当显要。且古硖口肩负军粮供给、军信传递、通邮通商的职能,军需和商贸往来十分繁华。现存的古烽火台有10余处,古营盘练兵场遗址方能清晰可辩。硖口古城堡位于石硖口西2公里处,城堡始建于明代,为砖石土混合建筑结构,十分坚固,城内西城门洞和过街楼至今还保存完好。汉明长城穿城而过,在这一带保存完整,因此开发硖口古城对于挖掘硖口文化和历史,考就丝绸古道军事和商贸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硖口人文自然较为丰富。有明朝嘉庆年间刑部给事(郞中)奉敕西巡在石硖巨石上镌刻的“锁控金川”四…[详细]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内及其外围地区。鲁国故城是周代鲁国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是为“鲁公”。成王时周公之子伯禽代父就封,在这里建立了都城,自此至鲁顷公-止,共历三十四代,建都时间达873年。西汉的三百余年间,这里继续是鲁国的封地。故城从西周到汉代共经过八次大规模的兴建修葺,后为县治。宋代迁县治于寿丘,城逐渐毁废。1940年日本人曾对故城遗址进行过勘查和小规模的发掘。1977年~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又进行全面勘查和发掘,揭示了故城的概貌。故城周长11.9公里,城垣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城的四周围有城壕;东、西、北三…[详细]
天下都城隍庙
  看点: 自古以来,城隍庙都建在城里,可天下都城隍庙却建在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一座大山——天紫岭上。此山独矗山头,威武壮观,庙前举起目,可望数百里之遥。 介 绍: 天下都城隍庙位于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一座大山——天紫岭上,坐北向南。为一座完整的单进四合院,坐北朝南。从山底到庙前108级砂石台阶,十分陡峻。院内自山门起,戏楼、献亭、正殿等建筑依次建在三层平台之上。山门、戏楼合为一体,戏楼倒坐,厢房对峙。献亭宽三间卷棚顶,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梁柱之间镂空雕刻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武将骑士以及戏剧故事人物。天下都城隍庙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据说这天紫岭上原来只有一座小山神…[详细]
满城木兰峪
  木兰峪风景区位于满城县西北约20公里处的西赵庄村大西内,据说历史上的花木兰,曾率军在此驻扎过,现在尚存军寨遗址,木兰峪景区,木兰溶洞皆因此而得名。景区群山环抱,总面积10平方公里。2009年进行开发,兴建公路、停车场、饭店等设施。而后正式对外开放,从而揭开了木兰溶洞尘封2.8亿年的神秘面纱。木兰峪景区还有,猿人洞、杨成武抗战遗迹、太平台、练兵场、木兰寨遗址、侵华日军采矿遗址、日月宫、白龙庙、白龙井、梨园谷、瀑布等景观。而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当属木兰溶洞。木兰峪风光四季如画,景区群山环抱,景色宜人。鳞次栉比的树林,与翠峰交相辉映,把大山装点得郁郁葱葱,潺潺小溪,烂漫的山花,又为景区平添了几分姿色。木…[详细]
婺源县城(紫阳镇)
  婺源紫阳镇地处江西省婺源县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溯源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始称弦高,又名蚺城,再称紫阳(以圣哲先贤朱熹别号冠名)。紫阳镇是婺源县城所在地,也是每个游客来到婺源的第一站,建筑大多是徽派风格,城区不大但比较整洁。婺源的景点多而分散,分布在县城中心紫阳镇的东、西、北三个方向。因此,人们习惯性地把婺源的旅游分为东、北、西三条线。三条线路各有特色,东线为古建筑集中的传统经典旅游线路;北线则兼具古村落与自然美景;西线开发最晚也最冷门,喜爱清静的人可以尝试这条线路。线路景点建议游玩时间东线李坑、月亮湾、汪口、江湾、晓起、江岭、篁岭、庆源1-2天北线理坑、卧龙谷、灵岩洞、彩虹桥、洪村、思…[详细]
辉发古城
  看点近年来国内有关部门曾多次组织文物工作者对辉发城进行考古调查,并采集到了大量的石器、陶瓷器、铜器、铁器及金银器等珍贵文物。导游古城南、北、西三面临辉发河,以山脉为天然屏障,分内、中、外三城。身临其境,让人充分享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无限风光。介绍辉发古城在辉南县城(朝阳镇)东北17公里的辉发山上,是明代女真扈伦的辉发部所在地。辉发部原系萨哈连乌拉江尼马家部人,始祖星古礼,传至旺吉努,在辉发河畔呼尔奇山“筑城以居”,即现在我们看到的辉发古城。辉发城地处水陆交通要塞,水草肥美、物产丰富。万历35年(1607年)9月被努尔哈赤攻占,是女真人在我国留有的珍贵历史遗存。近年古城0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详细]
兴宁古城墙
  兴宁古城墙位于梅州市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事处。史料记载,明成化三年(1467年)冬,兴宁知县秦宏奏报朝廷核准重建县城,改土垣为砖城,翌年夏建成。城高1.85丈、周长626丈、雉堞903个,环城掘濠,深0.7丈、宽2丈。嘉靖四年(1525年),加建四个城门楼,并更名东门为平远门,西门为阜成门,南门为迎薰门,北门为拱辰门。现存兴宁古城墙绝大部分为明成化年间所建。建国初期,城门、城墙仍保存完整,1958年后,城濠逐步填埋,现大部分墙基仍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城墙上开始有单位和居民兴建厂房和住宅。现南门(迎薰门)保留最为完整,北门仍保存内门,东门和西门在文革时期被拆除。从现有保存可以看出,古城墙建筑材料…[详细]
卫国故城
  卫国故城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县城四周,是第二道朝歌城(纣王城)的城垣上段。卫国故城的时代为西周、春秋、战国和汉代,故城实系文献记载中确指的“朝歌故城”。公元前1063年周公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纣王子)、管叔,放蔡叔。将邶、鄘、卫三监之地及殷余发划为卫国,封康叔为卫君,建都朝歌,宫殿建在城内定昌(今东仓)、传至仔懿公,因其玩鹤丧志,不恤朝政,终于在公元前660年被北方人狄人所杀,在朝歌历时403年,故名卫国故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250米,东西宽1650米。城墙宽70米,城内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地面现存城墙有四段.即西城墙三段,北城墙一段,残高1.5~3.6米,板筑而成,板眼明显…[详细]
永安古城
  永安古城永安古城在门源县城西南方向,距浩门镇50公里。永安古城始建于1725年,这一年是清朝雍正三年,是清代著名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所建。该城南北为438米,东西为353米,城墙高7.3米,厚6.7米,有腰楼2座,炮台8座,城下壕沟深1.6米,东西两门原各建有门楼,永安河经城西由北向南流。从城东南看去是九道岭,岭上有伊斯兰教拱北;城西是西凤山,山头有烽火台,山中有山洞5个,俗称仙人洞,相传是当年道人们的修身之地。城北所依的,就是叠云翠嶂,苍茫无际的祁连山。从1725年到1928年的200多年间,这里商贾云集,成为繁华的商贸重镇。清光绪年间,门源属大通县,当时有个县令叫贾勋,他最喜欢五言诗,有一次…[详细]
中国根艺城
  国根艺城于2007年底由建瓯市绿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总体规划“一核一带一片多节点”,已建成匠苑、叶坊驿、长汀居三个区,犹如一片青翠竹叶,与素有“小武夷”之称的“归宗岩”、“大米岩”隔湖相望;东邻建溪水(北津湖);西靠林木葱郁的牛轭岭,又邻“宝石岩”;北邻有“屏山书院”遗址的“梅岩”;可谓是“青牛低头,水肥草茂,长生长富”之风水宝地。中国根艺城融入根雕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新中式建筑,古色古香,别有韵味。从院落、墙、台阶、门、窗及曲径通幽的园林小道,都充分显示出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集千年根艺、艺术古街、江山美居于一体。武夷根艺城配有大面积的私家花园,配套尊…[详细]
齐长城(章丘段)
  齐长城(章丘段),东起官庄三台村东约3公里的山头与淄博市相连,西至垛庄岳滋西南山头与历城区相连,东西方向沿山脊而筑,全长约70公里。建筑依地形山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建成。墙体或以石块干垒,或以素土版筑。主要有三大关口:锦阳关、黄石关和北门关。锦阳关位于文祖街道三槐树村南约2公里处。关原有关楼,门上方镶嵌着“锦阳关”3个大字石匾。关口两侧山坡较缓,现存长城为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抵御捻军入侵而重修,保存完好,墙阴马道依稀可辨。锦阳关是齐鲁两国要冲,南连马鞍、珍珠诸山,关北石径陡绝,一人荷戈,万人趑趄,是为天险,为兵家必争之地。该处长城垛口排列整齐,有高大的女儿墙,长城顺山势呈阶梯状上升…[详细]
解宋营古城
  解宋营明朝古城堡位于蓬莱市刘家沟镇解西村内,是明朝洪武年间为防御倭寇入侵而修建的军事百户所。明朝在蓬莱设有解宋营、芦洋、栾家口、刘家旺四个百户所。百户所是明朝卫、所制中军事编制,每个百户所设士兵120人,长官为百户,武官品级正六品。据清朝《登州府志》记载:“洪武九年置百户于……解宋营四员,具为百户所。”解宋营古城为“石城周二百四十丈,高二丈,阔一丈二尺,南一门,楼铺五,池阔一丈,深五尺”。同时,在解宋营东、西、西北三面建三座烟墩,曰:“解宋、木基、墟里”。该城“守城军馀四十名,守墩军馀九名,俱登州卫中右千户所分设”。解宋营百户所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古代城堡,城堡依山面海,青石砌筑,由城门、城墙、烟…[详细]
海丰城隍庙
  海丰县,历史悠久,以文物丰富而闻名于世,县城的城隍祖庙是其中之一。“0”城隍庙遭受严重破坏面目全非。经近几年来的重建修茸,如今焕然一新。海丰置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县之城池的兴建曾数易其址。海丰最先的县城是在城东的一里,土城,元至正末年废。其次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陈规任知县,在城北(今彭湃医院)筑建城池,纵横各40丈。24年后的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官任千户所的马贴木,奉都指挥花茂之命,重建新城。城高2丈,周围396丈,雉堞781处,辟4门,上有敌楼;城外环以池,深宽各1丈。辟4门,就是整座城兴建四大城门。城隍祖庙立于西门,谓一切皇旨、政令、旌表,俱由此门传入,又曰…[详细]
十二连城城址
  十二连城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俗称十二连城。民间传说,此城为北宋时期杨家将佘太君率十二寡妇征西所筑,但据《元和郡县》记载,十二连城原为隋唐胜州榆林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当时该城地处战略要点,可北凭黄河天险,控蒙古草原,南临中原大地,进退两易。十二连城现存的城墙上,仍可清晰地看到厚约18~20厘米的夯层,说明这些城完全是由人工夯筑而成的。同时在夯层中,还发现直径10厘米左右的棒夯或捆扎棒夯的夯窝。在城墙的表层和墙体附近,曾出土过青铜戈、剑、箭簇等兵器文物,墙体深层内涵,没有发现秦汉及其以后的遗存物。因此可以断定十二连城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工修建的。以“十二…[详细]